《毕业》剧情简介《毕业》是一部描绘老练的学院教师徐惠珍与时隔十年回来打乱她内心又胆大妄为的弟子李俊浩之间隐秘又甜蜜的现实罗曼史的电视剧。徐惠珍,一位经验丰富的学院教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在学院中独树一帜。她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深受学生们的敬爱。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对过去的学生的情感牵绊。十年前,李俊浩作为徐惠珍的学生,聪明、热情、充满活力,是学院中的一颗新星。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他离开了学院,离开了徐惠珍。现在,他以全新的面貌回到了学院,他的归来让徐惠珍的内心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李俊浩的归来并不平静,他的自信、热情和大胆妄为再次吸引了徐惠珍。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甜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的感情像一首优美的乐章,既有深沉的低语,又有激情的高潮。在《毕业》中,你将看到两位主角如何在复杂的情感纠葛中找寻自我,如何在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中坚守爱情。他们的故事将带你走进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世界,让你看到爱情的力量,以及生活的美好。《毕业》是一部关于成长、爱情和回忆的电视剧,它将带你走进一个既深情又充满活力的世界。这是一部值得你期待的电视剧,它将带给你无尽的思考和感动。
《毕业》是由安畔锡执导,朴庆华编剧,郑丽媛,魏嘏隽,苏珠妍,申柱协,吴万等明星主演的剧情,电视剧。《毕业》别名:Graduation,TheMidnightRomanceinHagwon,于2024-05-11在闪电视频首播,制片国家/地区为韩国,总集数16集,语言对白韩语,最新状态第16集。该电视剧评分8.2分,评分人数3078人。
好的,以下是我伪原创的剧情简介:《毕业》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了一位老练的学院教师徐惠珍与一位胆大妄为的弟子李俊浩之间的现实罗曼史。十年前,李俊浩离开了学院,而如今他回来打乱了徐惠珍的生活。他们的情感纠葛和甜蜜互动成为了剧情的主要线索。徐惠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她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们也十分关爱。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段未了的情感,那就是与李俊浩之间的往事。十年前,李俊浩是她最出色的学生之一,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由于某些原因,李俊浩离开了学院,这段感情也因此而结束。十年后,李俊浩再次出现在徐惠珍的面前,他的变化和成长让她感到惊讶。他不再是那个胆大妄为的学生,而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人。他们的重逢让徐惠珍重新审视自己的感情,同时也让她对李俊浩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甜蜜和温馨,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然而,他们的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徐惠珍的家人和朋友对李俊浩的态度并不友好,他们认为他并不适合徐惠珍。同时,李俊浩也有自己的顾虑和担忧,他害怕自己的过去会再次影响到他和徐惠珍的关系。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彼此,而是坚定地走在一起,最终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和挑战,走到了一起。总的来说,《毕业》是一部关于爱情、成长和勇气的电视剧。它通过讲述徐惠珍和李俊浩之间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珍贵之处,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部电视剧将带给你一段感人至深的情感旅程。
虽然不懂韩语,但对韩语语文所涉及的知识还是颇有兴趣,希望多了解点,也能更理解剧中的情节,以及一窥韩国的语文教育体系吧。
不管是哪种文化下的语文,虽然可能没用,但还是想花点时间研究下,用开心来回应下白发魔女的问题吧哈哈:)
因为开心第一集
金素月总是在诗作中,表示自己已经遗忘思念之人第一集提及 金素月金素月(朝鲜语:김소월,1902年9月7日—1934年12月24日),原名金廷湜(김정식),为日治时期的朝鲜诗人,是20世纪最著名的朝鲜诗人之一,曾发表诗集《杜鹃花》,据统计已销售超过30万本。
他的许多诗作多带有伤感、忧郁的氛围,是现代韩国人耳熟能详的作品,有些收录于中小学课本,也有些被创作成歌谣,如〈山有花〉、〈杜鹃花〉等诗作均有民谣特色,但他本人不喜被称为民谣诗人。
金素月的诗也常被翻译成其他语言,1974年,因其诗的翻译版本已太多,《韩国时报》甚至要求其年度翻译比赛的参赛者不要再翻译金素月的诗作参赛。
中文译本里目前能找到的两本,都是由宝岛的出版社制作,一本是《金素月诗选集》,另一本是《践踏缤纷的落花》。
金素月作品的中文版本剧中提到“金素月总是在诗作中,表示自己已经遗忘思念之人”,确实在翻读一些诗篇中,是能看到诗人的“反语”修辞的使用的。比如《金达莱》中“纵然死去,我也不会哭泣”的决绝其实是一种深切的悲伤。又比如“是什么使你驻足不肯前来? / 因为月光照着梅花 / 拨弄窗上颤动的影子 / 唉,我宁愿睡去,不再相思”
《金达莱》当你厌倦了我离我而去我将默默地送你离去/我将采集,宁边药山的一束金达莱撒落在你的路途/让你离开的每一步都轻柔地踏着那花束/当你厌倦了我离我而去纵然死去,我也不会哭泣另外,金素月在韩国地位之高类似于李白之于中国,因此在不少韩剧中都有所提及。比如2020年《国王:永远的君主》中出现他的诗作《招魂》。
国王:永远的君主 (2020)7.12020 / 韩国 / 剧情 奇幻 / 白尚勋 郑志贤 / 李敏镐 金高银
b站有节选:BV1Ma4y1i7SJ申庚林的《农舞》第一集的battle中 提到诗人申庚林《农舞》敲响大铜锣谢幕了电灯挂在梧桐树上的临时舞台看客们都己散去的运动场空荡荡我们带着脂粉弄花的脸聚到学校前的烧酒铺喝酒苦闷和疲惫地活着令人悲愤跟着小铜锣走到集市上围过来喧闹的只有小家伙们妞妞儿们倚在油坊的墙上不懂事地嬉笑圆月皎皎有个家伙像巨正一样大吼大叫,还有个家伙像徐林一样笑呵呵何必在这么个穷山沟里折腾啊连肥料钱都收不来的农活儿干脆都扔给女人们穿过牛市场绕到屠宰场前我们已是兴致勃勃翘着腿吹着唢呐摇着头耸着肩膀这首自由体抒情诗,发表于1971年。70年代的韩国农村一方面因为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种种矛盾而疲惫不堪,同时因为国家的发展政策逐渐以工业化为中心,弃农现象越来越突出,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农村社会逐渐荒芜。
农舞,就是农民们一边敲锣打鼓一边跳的舞,这首诗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了在学校运动场临时舞台上一场表演结束后,农民舞者聚到廉价酒铺借酒浇愁,而在屠宰场前进行的看似自娱自乐的表演,实为一种近乎颠狂的宣泄,排解农民心中的苦闷和忧郁。
全诗分四个部分,再现70年代韩国农村的落魄景象和农民的哀欢:落幕(跳过农舞之后的空虚)—街景(落魄荒废的农村现实)—感叹(不合理的现实处境和不幸的身世)—狂舞(全神贯注地舞蹈以发泄心中的忧愤和疲惫)。因此此时的农舞不再是农民自娱自乐的游戏,而是发泄忧郁和忘却苦恼的一种集体的游戏。
关于申庚林,国内有相关的少量研究。延边大学的一篇硕士毕业论文围绕的是申庚林的《农舞》(可见知网:李伟《关于申庚林诗集<农舞>的研究〉),研究者也对诗人做了一定的介绍:
申庚林(1935-2024),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韩国民众诗人之一,被誉为“人民抒情诗人”。因其早期诗集《农舞》收录了大量的具有民众文学特征的农民诗,所以在韩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农舞》所收录的诗歌主要反映了工业化浪潮中农民所受到的挫折与由此产生的哀怨。同时,部分诗篇把艰难度日的矿工、都市贫民作为抒情对象,因而具有叙事诗的特质。申庚林的诗歌,用通俗的语言以及写实的方法,生动描述了现代化进程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农民生活,由此进一步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所以, 《农舞》被评为集中再现民众情绪的诗集。以下是维基百科上列举的作品:
申庚林的作品据报道,申庚林是在2024年5月刚刚去世,享年89岁,不知道他生前是否知道自己的作品被写进了电视剧中。
翻译软件直译,题目中的“喜”是因为他晚年饱受癌症折磨《思美人曲》第一集中辅导班复习课中 提到《思美人曲》《思美人曲》是朝鲜王朝宣祖时期,郑澈所写的歌辞。把一个臣子对君王忠贞不渝的心,比喻成思念郎君的心。这是在诗人遭弹劾流放期间所创作,先后完成《思美人曲》和《续思美人曲》(也称《续美人曲》),表达其对封建君王的耿耿忠心 。
《思美人曲》和《续美人曲》描写女子思恋情人,她倾吐着衷肠,表白对爱情的忠贞;季节上的每一变化,都能在她心理上引起种种波动,更添一层愁人的悬念。两篇作品一直作为爱情诗长期流传,这对当时统治诗坛的道诗歌是大胆的挑战。写作风格和屈原(《思美人》)类似,节选一小段,朗诵版本有搬运进来(B站【【原神|韩配】钟离为你读诗#1 《思美人曲》郑澈 中韩双语字幕 CV:表永宰):
胭脂粉兮在是,谁为容兮蝉妍。结心曲兮愁思,何叠叠令缠绵。流泪兮潺援,嘘欷兮太息。诗人郑澈(朝鲜语:정철/鄭澈,1536年—1593年),字“季涵”,号“松江”,16世纪朝鲜王朝诗人,歌辞文学大家,与尹善道和朴仁老并称“朝鲜三大国语诗人”。
郑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朝鲜国语文学歌辞上,留有《松江歌辞》,朝鲜的歌辞文学在郑澈的《松江歌辞》达到了鼎盛期。17世纪朝鲜小说家金万重在《西浦漫笔》中说:“松江关东别曲、前后思美人歌,乃我东之离骚……自古海左真文章,只此三篇。”
第二集
金裕贞《春春》第二集 试讲内容金裕贞(김유정,1908—1937)是日本殖民时期朝鲜的小说家。他出生于大韩帝国江原道春川郡新南面正里,1937年3月29日因肺结核英年早逝 。他的父亲是一位富裕的地主。然而,他的哥哥挥霍掉了家里的财富,金裕贞在青少年和成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贫困之中。从惠文高中毕业后,金裕贞进入首尔的延熙学院(现延世大学)就读。
金裕贞的家乡被称为思乐村,现在是京春线新南站,也是金裕贞祖辈居住的地方,2004年改为金裕贞站。
为了纪念小说家金裕贞,于2004年12月1日将车站名称改为金裕贞站。这是韩国首例使用人名作为火车站名称的案例。他最早发表的短篇小说是《山间流浪者》和《青瓦绿林》。1935 年,金氏首次在文学界发表作品,作品包括《倾盆大雨》(发表于《朝鲜日报》)和《富矿》(发表于《朝鲜中央日报》)。同年,他成为文学团体“九人圈”(구인회)的成员。在1937年去世前的短短两年内,发表了大量作品,留下了30多部小说和10多篇散文,为韩国文学开辟了新天地。
金裕贞的短篇小说以独特的民间幽默感描绘了在韩国农村凄凉的背景下过着艰苦生活的普通人,散文自由地使用了生动的拟声词、乡村方言和朴实的口语,为主题增添了极大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日本殖民统治下农村最底层人民的贫困和悲惨生活。
金裕贞的短篇小说在韩国文学中的特殊意义来自于在讲述过程中表现出的一贯的情感敏感性。典型主人公如《春春》的叙述者,一个迟钝的人,没有意识到狡猾的未来岳父正在剥削他的劳动力,或者是《太阳的热度》中无知的丈夫,不知道妻子的病实际上是由于她肚子里有一个长不大的婴儿。粗俗的对话和口语俚语增强了这种情形的喜剧潜力,但一股悲伤的暗流暗示了贫困生活的悲惨。
以《春春》命名的外文版本《青山别曲》第二集 试讲内容《青山别曲》(청산별곡-cheongsanbyeolgok)是一首从高丽时期流传下来的民间诗歌,因为作者的社会阶层、创作动机,作品性质和叙述者都未知,因此这是一部持续存在争议的作品。与其他描写男女感情的高丽歌曲相比,主要内容是生活的悲伤和痛苦。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56472(懂的uu可以看看)它由8节组成,每节由4个乐句组成。由于“ㄹ”声连绵,旋律优美,作曲精巧,被评价为高丽歌曲中的优秀作品,但内容较难,解读较多。简单节选第一段:
我要活下去,我要活下去,我要住在空地上。我会住在青山,吃野生的野葡萄和猕猴桃。雅丽雅丽雅拉生,雅丽雅丽雅拉。在韩国影视作品里,《青山别曲》还是比较多的出现的。比如在《六龙飞天》(b站有节选:【六龙飞天】李方地清唱《青山别曲》)里就有演绎(比起来,字幕组的翻译更有韵味),听起来确实挺悲凉的。
六龙飞天 (2015)9.12015 / 韩国 / 剧情 历史 / 申景秀 / 刘亚仁 金明民
《理屋说》第二集 备课时出现的(文本当中其它的也看不懂,期待补充)《理屋说》(이옥설)题目直译的意思是关于修理房屋的说法。它是高丽时代文人李奎报所写的古典散文,收录在他的著作《东国李相国集》中。这里的“说”,是古典散文的一种形式。就像我们的《师说》。
这篇作品经常被收录在中学和高中的教科书中,大多数学习古典散文的学生是通过这篇文章来学习的。在提到李奎报的“说”时,这是最常被提及的作品之一,其他如《鼠犬说》、《怪兔实说》、《镜说》等也是他的著名作品。具体如下:
有三间房的房梁已经破败到无法支撑的地步。我不得不修理了这些房间。但是其中的两间在之前的雨季中已经漏雨很久了,尽管我知道这一点,却因为犹豫不决而没有进行修理;而剩下的一间因为只漏过一次雨,所以我急忙更换了瓦片。这次修理时,我发现那些漏雨已久的房间,因为檐木、檐板、柱子和横梁都已腐烂,无法再使用,所以修理费用非常高昂;而只漏过一次雨的那间房间的木材仍然完好,可以重新使用,因此成本不高。我由此有了一些感悟。对于人的身体也是如此。知错不立即改正,很快就会变得糟糕,就像木头腐烂变得无法使用一样;如果知道错误而不怕修正,就可以避免伤害,重新变成好人,就像那些房间的木材可以被完美地重用一样。不仅如此,国家的政治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放任那些祸害百姓的人不管,百姓会陷入困境,国家也会变得危险。到了那时急于去纠正,就像已经腐烂的木材一样,时机已经太晚了。怎能不加以防范呢。李奎报(이규보;1168年—1241年),字春卿(韩语:춘경),号白云居士(韩语:백운거사)、白云山人(韩语:백운산인),高丽现实主义诗人,有“朝鲜李太白”之称,与李齐贤并称“高丽汉诗双璧”,两人与崔致远一起被称为朝鲜汉诗三大诗人。
查资料的时候,又看到了中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争夺的相关新闻,正好提到李在他的《问造物》、《理屋说》等文中表达的哲学思想,深受了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
第三集
世宗御制训民正音这已经牵涉韩语的语言学了,虽然常听说《训民正音》,但没学韩语是没有体会的。
第三集 免费课程的内容第四集 这也是考点《训民正音》(朝鲜语:훈민정음)是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李祹与其子第五代国王文宗大王李珦主导创制的朝鲜语文字,又称谚文(언문/諺文Eonmun),今多称韩文(한문)、韩字(한글)、朝鲜文(조선문)、朝鲜字(조선글)。原有28字,其中母音字母11个,子音字母17个(他俩互动时也提到了)。该书完成于朝鲜世宗25年(1443年)末或朝鲜世宗26年(1444年)初,于朝鲜世宗28年(1446年)(这个知识点考过)正式出版。
现代韩语的起源朝鲜半岛古代使用汉字表记,文言分离。只有士大夫学习汉文,因此平民大多是文盲。相传三国末年薛聪藉汉字音义标注汉字,创吏读文字,此外尚有乡札、口诀等表记方法,但这些由于使用的不便等原因未能取代汉文。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深感汉字对于文化传播的不便,迫切需要一可完整表达本国语音之文字,故特设谚文局,在研究朝鲜语音和汉语音韵的基础上,以方块字组合,一音节占一字,创立表音文字。
第四集
朴婉绪 (1931-2011)第四集 现在与过去交织 由朴作家的生平年份串起令人心潮澎湃的一对一授课,从作家朴婉绪的生平入手,帮助学生从作家生活的背景理解她的作品。
朴婉绪(박완서,1931—2011)韩国小说家,出生于京畿道开丰郡。40岁时,她凭借《裸木》获得《女性东亚》长篇小说大赛冠军,从而开启了文学生涯,出道后从事作家工作,创作小说、散文,她的作品涉及“战争悲剧、中产阶级生活和妇女问题”。
朴作家的生平:1944年,她进入淑明女子高中受到班主任、小说家朴无间隙的影响。1950年,他进入首尔国立大学韩国文学系,但那年夏天朝鲜战争爆发,他的家庭发生了悲惨事件,包括在战争中失去了叔叔和哥哥,后因生活艰辛而终止学业。1953年4月21日,她与丈夫在工作中认识后结婚,育有一子四女。
1970年,40多岁的她以《裸木》获得《女性东亚》长篇小说大赛冠军,从而正式进入文学舞台。 当她赢得比赛时,她是一位40岁的全职家庭主妇,有五个孩子。这部小说讲述的是艺术家朴秀根 (Park Soo-geun) 的故事,他在战争期间为年迈的母亲和年轻的侄子在美国军事基地的肖像部门工作。朴在看到1968年朴秀根举办的遗作展后,为他作传记的愿望飙升,决定写下这件事。
2011年逝世,享年80岁。
由翻译软件直译朴作家的作品情况:作品倾向根据战争经历来描写朝鲜半岛分裂的悲剧,或者描绘小镇生活、物质主义和妇女的压迫。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留下八顶帽子的你》(1991),这是一本在照顾丈夫时写的护理回忆录(1988年去世的),以及自传体小说《谁是多辛加?》,描述了自己的经历。
她的作品受到了个人经历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兄弟、丈夫和儿子的去世所带来的痛苦经历直接促使她的写作。她的哥哥在朝鲜战争期间参加了志愿军,但受伤归来后去世了,这对她来说是战争的伤疤,也是她开始写作的原因。朴完绪在接受文学杂志《文学》采访时说,“我经常想,如果没有发生6.25,我是否还会写作。”丈夫和儿子去世后,她开始信仰天主教,创作了《我最纯真的精灵》(1994)、《那座山真的在那里吗》(1995)、《你是如此孤独》等自传体小说(1998)。
摘自维基百科文学成就:其文学成就在于“描绘了70年代和80年代在民间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世界中被忽视的中产阶级生活”。仁荷大学人文系教授崔元植评价其:“作品的核心在于敏锐地探究了中产阶级的梦想及他们的物质主义。”小说家郑伊贤评价:“隐藏在人体五脏六腑中的虚伪和虚假意识,毫无掩饰地暴露在阳光下。”
评论家黄道京将她的作品世界描述为“被战争和分裂扭曲的个人生活的写照,城市文明社会的贫瘠和其中虚假和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无聊无助的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女性受压迫的现实。”
中文研究已经有关注有趣的是,在综艺节目《意外的旅程》中,韩国国宝级演员尹汝贞在竞猜小游戏里根据仅有的一些线索猜出了朴婉绪,看来真的是国民度非常高的作家。
B站:【跟着老罗看世界E03-15】黄裳与丁若镛第四集 白发魔女的阴阳hh自《兹山鱼谱》之后,了解到丁若镛这个历史人物。白发魔女在这里提到黄裳与丁若镛的师生情,用以阴阳怪气对家。
兹山鱼谱 (2021)8.82021 / 韩国 / 剧情 历史 古装 / 李濬益 / 薛景求 卞约汉
丁这个人物在思想上、写诗方面都很有建树,也确实很全面了。丁若镛(1762年6月16日—1836年2月22日),经常称为丁茶山,他“自幼希学圣,中岁渐希贤”,留有1195篇著述和2263首汉诗,内容涉及经学、政治、经济、法制、历史、地理、医药等诸多领域。他的茶山实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在韩国和朝鲜学术界倍受关注,相关的研究则称为“茶山学”。
茶山实学纵向继承了经世学派的实学传统,横向吸收了明清实学以及天主教、西方科技等西学。他所生活的年代正处在朝鲜社会“转型期”的前夕。为“兴我旧邦”,“为天下国家”,他提出了包括等土地制度、行政制度、科学技术等各种社会改革方案。
他还是朝鲜实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续李奎报(上面也提到了)之后成就最高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从小就推崇“诗圣”杜甫,并有“杜甫还生诗人”的美誉。不过,他反对盲目推崇中国文化,明确提出“朝鲜诗”的宣言,呼吁朝鲜诗人摆脱格律的束缚,用朝鲜人的方式表现本民族哀乐与情绪,讴歌本民族事物。
《改变人生的相遇》丁和学生黄裳之间的师生情,在韩国也有专门的著作《改变人生的相遇:师父丁若镛和弟子黄裳》,讲述的是茶山和弟子黄裳流放康津期间的轶事。
第八集
诗人白石、金春洙、或小说家金爱兰那样出类拔萃的作家第八集 复习课白石(1912年—1995年),本名白夔行,出生于平安北道定州市,北韩诗人。高中是金素月的学弟,为此他很自豪。1929年到1934年就读于东京青山学院。1934年入cx日报社工作。1936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鹿》,十分擅用平安道方言(B站有搬运:【五分钟文学】最受韩国诗人喜爱的诗人——白石)。
白石的诗歌世界虽然受到当时现代主义的影响,但以方言表达乡土抒情世界为特点。在1938年的作品《我、娜塔莎和白驴》中,他使用了现代主义意象,在《长斑麻雀的黄昏》和《卡兹兰山口》中,他使用了连普通读者都听不懂的方言。听不懂,表达的是一个民俗世界。她描写了日本殖民时期人民的悲欢离合,在《尼姑》中,她写了一个在三亚金矿卖玉米并成为尼姑的女人的悲惨生活。
我,娜塔莎和白毛驴清贫如我爱上了美丽的娜塔莎今夜,雪一直在下我爱娜塔莎雪一直在下我坐在寂静里,饮下许多愁苦酒入喉,醉意姗姗来迟,思念却不肯走娜塔莎和我骑着白毛驴,在白雪纷飞的黑夜一起去往山林深处,一起住到林间小屋雪一直在下眼里心里,都是娜塔莎她,不会来了吗?不,她已经来了,就靠在我心头,话语是那样的轻柔去往山林,哪里就是对污浊世俗的认输洁身自好,是君子的孤独,也是志士的气度雪一直在下美丽的娜塔莎爱上了我白毛驴似乎也喜欢这个夜晚,嗯啊嗯啊地哼唱作为cx人,其作品在韩国一直被禁止出版。直至1987年,经过广泛的评估,被介绍到韩国。他是韩国语文教材中收录诗歌最多的诗人,也被评为对韩国诗人影响最大的诗人之首。
应该是因为白石曾有在日本生活学习的经历,所以日本出版界也挺关注。金春洙
韩国诗人金春洙(1922-2004) 生于釜山一个富有之家,中学毕业之前辍学去东京,在日本大学读艺术。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他开始写诗。在1946年为迎接光复1周年,发表了纪念诗话集《翅膀》和《哀歌》,并于1948年推出了第一本诗集《云彩和蔷薇》,随后陆续推出了《花素描》、《布达佩斯少女的死亡》等诗选集,给后人留下了25本诗集。
《花》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他曾经谈到这首诗说“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情诗,可事实上它的哲学关乎语言和存在主义”。他主张一种自由联想式的纯语言写作,声称要写出“无意指的诗”。
花我喊你的名之前你不过是一个空空的象而我以一个名呼你你就来到我面前成为一朵花我想要一个人以适合我的色与味喊我的名如我呼你的名那么我就走向那人成为那人的花成为,是人最高的欲求你为我,我为你成为有意义的一瞥不被忘掉他主张一种自由联想式的纯语言写作,声称要写出“无意指的诗”,力求尽量减少诗歌中思想的介入,忠于语言本身的物质性。然而,被许多人认为是他的代表作的《花》诗却充分流露出他对存在的认识和意义的创造的渴望。他毫不掩饰对历史和人民的仇恨,在全斗焕第五共和国时期担任国会比例代表议员和广播标准委员会委员长,并为全斗焕退休写了一首贺诗仪式。
你的夏天还好吗?8.8[韩国] 金爱烂 / 2022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中文世界有不少作品被译介的金爱烂作家,已经收获了很多中国粉丝。豆瓣上有她的主页和作品。
金爱烂(김애란,1980年-),韩国女作家。
生于仁川,长于忠清南道瑞山市。韩国艺术综合大学毕业。2003年起发表小说,内容反映了当代韩国青年的生活处境,被称为“韩国都市生态观察员”。
2013年获李箱文学奖,是历来最年轻的得主。
2014年,长篇小说《噗通噗通我的人生》改编成电影。
截自维基百科第九集
卢熙京作家的题目第九集 让考生潸然的题目看到已经有豆友提到了,这里提到的是卢熙京编剧的《世上最美丽的离别》这部作品,2017年已经播映。
卢作家在韩国的名气也很大,她的多部作品在中国也鼎鼎有名,比如《我们的蓝调》、《没关系,是爱情啊》、《那年冬天,风在吹》、《他们生活的世界》等。
她本人的生平:卢熙京(노희경、Noh Hee-kyung),1966年3月21日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咸阳郡,毕业于首尔艺术专业学校文艺创作系。1995年,担任电视剧《世丽大妈和秀芝》的编剧,开始编剧生涯。后担任电视剧《像雨一样》(2000年)《孤独》(2002年)《他们生活的世界》《吧嗒吧嗒:他和她心跳的声音》(2011年)的编剧。2014年,担任爱情喜剧《没关系,是爱情啊》的编剧,该剧入围第51届百想艺术大赏电视类最佳剧本奖。2016年,担任电视剧《Dear My Friends》的编剧,该剧获得第53届百想艺术大赏电视类最佳剧本奖。
《世上最美丽的离别》简单来说讲述的就是一位东亚母亲任劳任怨的人生,后来在中国也有翻拍,但效果实在天壤之别。
这海报看起来就好东亚第十一集
表老师的业务在这一集开始集中展露,备课板书时的背景乐像是战曲,感觉一场血雨腥风要开始了。这么一位有教育理想但形象刻板的教师,在展现专业能力时,还是让人有些感动。
第十一集 这里提及了韩国文学的两个阶段新小说登场 李人植的《血泪》李海朝《自由钟》先了解下“新小说”。这个概念是指19世纪末,西方文明开始冲击朝鲜半岛,拉开了韩国现代文学的序幕。1906 年李人植在《万岁报》上发表《血之泪》,1907 年第一次出现新小说这一提法,以后这个名称流传开来。因此,新小说是在开化启蒙期的背景下形成的,从李人植的 《血之泪》 发表时的 1906 年前后到 1916 年大约十年间的流行时期里出现的新小说,作品大约有 300多篇。
具体来说,新小说之新在于:相比起韩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一人一代记”的连贯叙述,在叙事空间上采用非现实空间,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全能的视角,新小说实现了外来小说形式的积极移植与传统文学形式的创造性转化,促成了韩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从内容上来看,新小说突出的是开化、新教育、破除迷信等主题。这类小说共同的主题是启蒙开化的先驱意识,题材强调这种意识的实践。所以,新小说重视新教育、打破阶级观念和思想平等,主要写自由婚姻和对新文化的憧憬;从结构来看,新小说是从传统小说到近代小说的转变过程,起到了承上启下、衔接古今的重要作用。(有兴趣可以参考延边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
新小说作品除了纯粹的创作外,还有300 多篇对日小说的改作、对外国作品的翻案作品。值得提及的作家作品并不多,主要作家以李人植为首,还有李海朝,崔瓒植,安国善,金教济等近十名。
李人植(이인직,1862年-1916年)是日本殖民时期的记者、小说家。出生于京畿道利川市,笔名菊初。1900年他赴日本留学,在东京政治学校学习(约3年)政治和法律。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他被选为日本皇军的翻译。 1909年毕业回国,任《万岁报》主笔和《大韩新闻》社长。他著有《血之泪》(1906)、《鬼之声》(1906)、《银世界》(1908)、《牡丹峰》(1913)和《贫鲜娘的日美人》等短篇小说。其中《银世界》曾被改编成剧本上演。
李早期深受新文化思想的影响,在文化启蒙运动中反封建,提倡自由、民权和平等,致力于促进朝鲜文明开化和民族独立解放,被视为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尤其是早期创作的小说主要描写封建家庭的内部矛盾,以及封建礼教对人的戕害,在当时社会上产生过积极影响。
《血之泪》描写了在中日战争中被迫分离的家庭的故事。七岁女孩翁龙在已成为战场的平壤与父母失散。他被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日本军医收留,开始了新的生活。在远离家乡的异国他乡,有意想不到的邂逅。它被认为是韩国文学史上的名著,属于连接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新小说”类型。
似乎是没有中文版本的关于李人稙的研究未能远离“亲日作家”这一议题。他在日俄战争期间担任日本陆军省的韩语翻译官,1907年在李完用的支持下创办了《大韩新闻》,并成为社长,作为李完用的秘书推动了韩日合并。韩日合并后,他担任了庆学院的社长,致力于培养亲日的儒士。另外他有一个日本妻子,并且因病去世后连葬礼都按照日本宗教仪式来举行,这导致他的“社会角色或政治性质被持续关注”。解放后对他研究的主流讨论方式已转向从民族主义角度进行。
《自由钟》也是新小说类型的代表作,是在1910 年出版的“讨论小说”,它是李海朝创作的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部表达社会改革意识、批判现存封建制度的小说。这其中所有角色都是女性,除了开头和结尾外,大部分都是对话。主要内容是关于妇女问题、儿童教育、独立、破阶级、破迷信、废除汉字等思想讨论。
从内容介绍看倒是还有些女性主义的感觉李海朝(이해조, 1869∼1927)日本殖民时期记者、小说家,出生于京畿道抱川市。他被称为新小说的奠基人。
除了《自由钟》,其它的作品还有《鬓上雪》讲述了家庭中妻子和小妾之间的矛盾,宣扬破除迷信的《驱魔剑》、以异性之间常见的相遇和分离为基础的《花世界》,也是韩国推理小说的开端。
他的小说的共同点是突出口语化的语言特点、对人物性格的写实描写以及来自记者工作的报道式句子意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描写虽不突出,但仍然试图尽可能地反映社会的荒谬和提高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并比较全面地描绘了启蒙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状况。另外,他的创作还确立了第一个现代文学观:同时承认小说的社会启蒙道德功能和娱乐功能,而他的作品也从早期的政治小说形式逐渐转变为后期逐渐强调大众趣味。
他还翻译了包括儒勒·凡尔纳在内的作家的文学作品,也对《沈清传》《春香传》《兴夫传》(并称朝鲜三大古典名著)、《别主夫传》等进行改编,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感的作品。虽然是根据古代小说的传统结构编写而成,但蕴含着新的现代意识和启蒙。今天能读到这些经典,有他的贡献。2017年韩国也设立了“李海朝小说奖”奖项。
《万岁前》是于1924年4月6日至6月1日连载的一部中长篇小说,讲述了日本殖民统治下知识分子的痛苦。 这部作品的原名是《墓地》,但在作者开始连载后不久,连载的杂志就停刊了。之后,当作者在另一家连载杂志上再次连载该系列时,标题改为“万岁前”。
该小说的时代背景是1918年。这个时间设定是有用意的,因为在第二年(1919年)爆发了韩国近代史上堪称里程碑事件的“三一运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题目《万岁前》也是三一运动即“万岁运动”之前的意思。换句话说,在这部小说里包含着“韩半岛为什么会爆发万岁运动”的答案。这部作品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审查,曾多次被迫中断,因此可以说是一部非常真实地描绘了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韩半岛墓地般黑暗现实的作品。
被小瞧也比挨揍强!说得也有道理。装疯卖傻或者耍点小聪明,只要对方笑了就能逃过一劫。恐惧、戒备、虚伪、屈服……隐藏在这些后面忍辱偷生,是韩国人最有利的方法,也是最贤明的处世之道。实际上,我们的这种生活哲学并不是今天才领悟到的,在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官僚专制下,积累了越来越多污垢的硬壳,而那硬壳的深处,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https://world.kbs.co.kr/service/contents_view.htm?lang=c&board_seq=435738 KBS的中文播客关于这部作品廉想涉(也有翻译成廉尚燮)(염상섭,1897~1963),首尔人,1921年发表短篇小说《标本室里的青蛙》(표본실의청개구리)步入文坛。1912年他曾赴日本留学。1919年,试图在大阪留学生集会中,分发他撰写的《朝鲜独立宣言》并举行抗议活动,但在叛乱前一天晚上被日本警察逮捕,并入狱三个月,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独立宣言》非法,因此他因非法倾倒垃圾(即传单)而被捕。之后他接受了审判,据说日本法官觉得廉很可爱,因为他在没有聘请律师的情况下为自己辩护,展现了出色的演讲技巧。站在法庭上,他诉说着当时日本统治下朝鲜的苦难和现实,观众和法官都十分感动,据说法官甚至推荐他成为一名律师。此后,他以该事件为话题进行创作,回到韩国后担任《东亚日报》特约记者。
他的代表作还有《三代》,这在剧中也提到了。
第十一集提及家庭小说的代表廉想涉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三代》是韩国现代小说中第一部家庭小说,其意义重大,与《万岁前》并称为他的文学代表作。这部作品以廉想涉特长的现实主义为基础,客观地描绘了时代的现实,描绘了腐败世界中人类的苦难,因而受到高度评价,这部小说至今仍是廉想涉研究的中心。
不知道能不能和巴金的《家》做对比整体来说,廉想涉引领了韩国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在被称为韩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家群体中,很少有作家能像他那样详细地处理当代环境。他通过对现实的敏锐洞察、缜密的构图、恰当准确的词汇选择、执着的描写,展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本色。他的作品揭露了日本殖民时期的殖民现实,表现了反日情绪。
另外,由于他来自首尔,他的作品清晰地展现了当时的首尔方言,富含当时首尔中产阶级使用的各种日常词汇,是韩国语研究的素材。
正好在去年,韩国青瓦台举办的文学特别展《李箱、廉想涉、玄镇健、尹东柱漫步青瓦台》展出了廉想涉的代表作《万岁前》初版,看来文学地位确实是很高了。第十一集 现代主义小说提及了三位作家1930年代日据时期社会主义团体描写知识分子烦恼的现代主义小说对韩国文学稍微有所关注的人,应该对李箱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上面提到的金爱烂作家,曾经是“李箱文学奖”最年轻的得主。
翼:李箱作品集目前无人评价李箱(イサン) 이상 [韩国] 李箱 / 2023 / 光文社
在韩国已经很有名的作家,貌似还没有中文版本的译介李箱(이상 1910—1937)本名金海卿,日本殖民时期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建筑师、画家。1934年在朝鲜中央日报连载诗歌《乌瞰图》,代表作有小说《翅膀》,创作生涯不足8年。1937年在日本因结核病逝,他的遗体被运回朝鲜,与18天前因肺结核去世的好友金裕贞举行联合葬礼火化。为纪念他的成就,韩国于1977年设立了李箱文学奖。
在韩国文学史上,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先驱,他从1930年开始的约六年时间里,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和散文,试图克服人类社会的工具理性,建立审美自主性。他主要创作自我意识文学,其作品被认为为韩国现代文学融入国际先进潮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被视为否认人类认知可能性的极端理想主义者。
在他的作品中,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外语、数字和符号、没有语法意义的奇怪句子以及忽视现有语言系统的技巧,在他的诗歌中使用了达达主义的不使用空格的技巧。然而,与英文、法文、德文不同的是,由音节级句子组成的韩文和从一开始就没有空格的日文在达达主义技巧上有局限性,读者也无法理解李的诗歌和语法。因此,他生前作为作家名气不大,经济状况也很贫困。类似于《五感》等实验性、超现实主义作品,因内容和技巧的难度而受到了读者的激烈批评。
韩国当年考试中用了李箱《五感》中的第四首,让考生从选项 1 到 5 中选择不合适的一项(答案是1)另一方面,他的作品受到文学圈的关注,甚至造就了一群模仿他写作风格的人。他的天才在文章中清晰可见。例如,在《山村之旅》和《无聊》中,习惯了现代化、西化日常生活的城市人无法适应保留传统面貌的乡村日常生活。在以简洁的风格写成的《朝春点画》中,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是紧凑而闷闷不乐,他批评了现代人不能成为拥有某物的主体的荒谬生活。
李箱从小就从叔叔那里接受儒家思想和汉字教育,他对当时被认为是先进文明的、精打细算、破坏自然的西方价值观有相当的反感,因此感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有一种巨大的脱节感”。他试图通过文学和艺术来克服这一现实,即使在东京也没有停止写作。而这种尝试所产生的作品,即使在他去世后的现代,仍然被许多人阅读,并提供了很多启发。
他的朋友具本雄以《朋友的肖像》为题画了李箱的肖像,这也在2023年青瓦台的文学展中展出。
朋友的肖像,布面油画,65 x 53 厘米,1935 年。这幅画与当时的其他画不同,它有一种阴沉而奇怪的色彩,使观者驻足不前。李箱文学奖(이상문학상/李箱文學賞)是为纪念韩国作家李箱而由设立的韩国文学奖项,由文学知性社于1977年设立。主要授奖文学领域是中短篇小说,是韩国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顺便查了下今年的获奖作品是赵庆兰的短篇《提醒》。
有了解的uu欢迎补充朴泰远(박태원,1910—1986)日本殖民时期朝鲜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他与李箱、郑智勇一起,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与作家李箱是朋友,《爱与欲》、《燕子》、《李箱的悲伤》都是以作家李箱为蓝本创作的,李是他的挚友和文学伙伴。据说李箱死后两年(1939年),朴写了描述人们在首尔挣扎生活的《胡同里》
继续活下去的我在你已经放弃了的这个世界,一文不值地一生后悔并痛苦着吧1909 年出生于大韩帝国首尔,1929年移居日本,进入东京法政大学艺术系,但次年退学。他根据这一时期留学日本的经历写成的小说《半年》出版于1933年。从日本回国后,他以小说家的身份开始为人所知,1930年出版了小说《胡子》和《湮灭》。大约在同一时间,翻译介绍了海明威、曼斯菲尔德等英美作家的最新文学作品。其所在的文学团体自称为“技术派”或“艺术派”,强调实验技巧和句子作为文学的支柱。然而,由于这种小说在当时也是一种颇具冒险性和实验性的尝试,因此受到了当时以庆乡文学为主流的文学界相当严厉的批评。
朴泰远《胡子》
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小说家古博的日常生活》,它恰当地运用了意识流,及<河边风光>和<房间的主人> 。随后,他又出版了《圣诞节》、《巷子里》等作品,描绘了咖啡馆女服务员和城市贫民等城市边缘生活,以及《乌玛恩》(后来再版为《黄金》)。
《小说家仇甫的一天》改编自作家朴泰远发行于1934年的小说《小说家仇甫氏的一日》,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改为当代,以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万象强调主人公对纯文学的坚持。 作者:鬼渊路在彼岸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8220905/1940年,他根据搬到道南洞建房后的经历,出版了小说《阴雨》、《土豆》和《采嘎》。这一系列作品被称为“自画像三部曲”,因为它生动地坦白了日本殖民统治末期艺术家的内心冲突。在此期间,他还积极翻译中国文学和历史著作,翻译了《三国演义新译》、《西游记》等。其中,翻译的《三国演义》至今仍在出版。
也许是因为他的小说难度大,朴泰院的作品经常在CSAT的模拟考试,尤其是朴泰源的代表作品之一《河边风景》,是为数不多的在CSAT上测试两次以上的作品之一,这在中国也有相关的学术研究有所涉及。他的作品《巷子里》(1939)也被纳入2024年CSAT。
还有个八卦是:电影导演奉俊昊是他的外孙。准确地说,奉俊昊是朝鲜战争期间被留在韩国的第一任妻子的二女儿的儿子。这段关系在出版界被提及,并被用来宣传朴泰元的作品,但当被问及是否有才华或受朴泰源影响时,奉俊昊本人划清界限,说他深受平面设计师父亲的影响。
李泰俊(이태준,1904年-1978年)是日本殖民地朝鲜的小说家,来自江原道铁原郡。他年轻时就失去了双亲,后到日本,进入上智大学艺术系学习。在日本,他向《朝鲜文学》投稿《乌梦女》并被选中,从而开启了文学生涯。1933年与李孝石、郑芝溶等成立「九人会」,文学创作达到顶峰;1939年主编《文章》杂志;解放后,跨越三八线来到朝鲜,成为一名越北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月夜》、《夜路》、《故乡》和长篇小说《花冠》、《青春永驻》等。
对李泰俊的文学评价集中在“短篇小说大师”这一说法上,评价称他是“一位在描绘人物方面有着清晰技巧的作家……当我们逐渐触及角色的言行时,清晰的人物形象就会显现出来。”他的早期小说以简洁的外表和抒情的气氛,敏感地揭示了贫困时代的剖面,艺术成就在他的1930年代后期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时他的审美技巧已经趋于成熟。特别是1930年代后期出版的《乌鸦》、《福德房》、《夜路》等作品,为韩国小说文学的价值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投北后的所有作品都报道了韩国的残暴,同时也激发了积极抗争的意志。朝鲜战争时期的作品中反美倾向尤为强烈。
例如李泰俊的《月夜》是1933年在《中央》杂志发表的作品。小说里的黄寿建是个较为愚钝的人,村里的人看不起他,他为送报人当下手,仅能糊口。黄寿建可以说是日帝强占韩国时期典型的贫民,住在较为落后的城北洞。
有一天我问他:“你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说:“这个问题小菜一碟,我马上就能回答,我最大的愿望是当正式送报人。”正式送报人一个人做不了,把其中的20份拿给他送。月薪是从正式送报人那里领3元,正式送报人月薪则高达20多元。他们穿着报社的制服,身上戴着铃铛,黄寿建最羡慕他们了。他说,身上戴着铃铛,送报的时候跑得更快,不仅可以快点送报,也不用怕银行职员家的狗了。他的童话集后被制作成为绘本《等妈妈》(或《妈妈还没回来吗?》)
一个小小孩,不断徘徊于车站牌,每看到一班公交车到站,就望着司机叔叔问:「妈妈还没回来吗?」他娇小的身躯,强烈的渴望,期待着能看到妈妈的身影……另外在国内学术界,有不少研究关注到这位作家,并与同期的作者进行比较研究。
第十一集小说《天下太平》以 1937 年为背景,对韩国传统价值观、新兴城市现代化的动荡以及殖民生活的政治不公和道德讽刺进行了评论。 它以首尔为背景,描绘成一个充满电影院、流行歌谣节、红灯区、丹邦香烟、黄包车、有轨电车和公交车女郎的城市。新式收音机和留声机是休闲阶层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而玩世不恭的资本主义、对成本和回报的痴迷以及物物易物、人物易物盛行。
小说的推动力是其主角——令人厌恶的尹图索,以及对他家人的不断描述,他们是尹追求财富、地位和快乐的受害者。尹是一位极其富有的外地地主,他的亲属包括购买虚伪头衔的假学者、寡妇、小妾的傻瓜儿子、诡计多端的家臣和侍从。这个家庭没有严格的儒家礼仪,没有政治勇气或艺术造诣。
有评论者评价这部作品是韩国早期嘉年华式对话小说中无与伦比的典范,既具有深厚的传统,又具有独创性。蔡写了一部如此清晰地揭示现代韩国小说中持久的民间文学传统的小说。
蔡万植(채만식,1902- 1950)是一位以讽刺而闻名的韩国小说家。出生于韩国全罗北道玉口(现群山市)的一个平江蔡氏家庭。他曾担任《东亚日报》、《朝鲜日报》和《开视》的记者,也在开视出版公司的许多杂志担任编辑,包括《彗星》和《前线》。蔡万植以出版短篇小说《向三条路》 ( 세길로 , 1924 )进入文坛。十年后,他首次因发表短篇小说《现成的生活》(레디메이드 인생,1934 年)而受到评论界的关注。1936 年,他移居开城(现朝鲜境内),全身心投入创作。
尽管他四十多岁去世,文学生涯也很短暂,但却以多产作家而闻名,创作小说、戏剧、他留下了200多部作品,包括童话、散文和评论。蔡万植不仅在作品数量上,而且在作品质量上都傲视同时代人。他的代表作品有《现成生活》(1934)、《浊流》(1937)、《太平天下》(1938)、<痴叔>(1938)、<女人传>(1944)、<Mr. Bang>(1946)。
浊流评价人数不足[韩]蔡万植 / 2011 / 吉林大学出版社
从中国读者的评论来看,属于上乘的作品作者将反面人物所生活的世界描述为浑水浊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扭曲的资本主义进入,许多人在金钱面前变得贪梦和腐败,封建旧俗、道德和拜金主义交织在一起的混乱社会被称为浑流,比喻为浑浊的河流。然而,“泥流”并没有以悲观的基调结束,最后一章以象征新时代的人物结束。这表明了作者希望浊流过去后,会涌出新的清水。
在蔡万植喜爱的城市群山,设立了蔡万植文学馆。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第十二集 文学史的连环输出中提及韩国的第一本周刊,创刊于1918年9月。该周刊在创刊时具有综合杂志的性质,除了文学作品外还包括业余爱好文章,但很快就呈现出文学杂志的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原创诗歌、翻译诗歌、原创小说、改编小说、外国文学及文坛概论、诗歌理论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歌与外国诗歌的引进和介绍相结合的理论。权斗彦在创刊号中表示:“本文将忠实地翻译和出版有关一般文学艺术的文章,如西方著名小说、思想、散文、歌曲、音乐、艺术和剧本,直接翻译自文学大师笔下的文字。”
它广泛介绍了柯南道尔的《忠诚》、屠格涅夫的《暗恋》等小说,以及魏尔伦、古尔蒙等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此外,还有白大镇的《忏悔》、金玉的《春天来了》等原创诗歌,以及《近代大西文学》、《诗歌的韵律与呼吸》等批评作品。
编辑重点是文学,尤其是诗歌,可以说几乎具备了准诗歌杂志的特征。其中金玉的翻译诗尤其是诗歌对韩国现代诗歌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翻译诗后来被收录在韩国第一部诗歌集《五脑之舞》中。过去崔南善或李光洙的诗歌《少年》和《青春》等缺乏诗性,只注重形式上的新颖性,该周刊中的原创诗歌努力以独特的抒情性为基础创造独特的韵律,这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的最初意识。 这本文学杂志收录了总计38首原创诗歌以及许多翻译诗歌和外国诗歌介绍, 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以《Changjo》为起点的韩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开辟》杂志(개벽)是一本月刊,1920 年6 月创刊。它由天道教青年会创办,旨在以新文化运动为基础启蒙韩国人。天道教在积极开展抗日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同时,决定在树立民族文学和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办新闻、学术、宗教、文学等综合性月刊,该刊的创办理念是“通过引进世界思想来促进民族自决,随着道教思想和民族思想的推广、社会改革、科学文明的引进,推动精神和经济改革。 ”
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用于文学和艺术,出版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理论和图画。它与文学杂志一样,在文学理论的发展、文学作品的呈现、外国文学的介绍、新人的发现等方面提供了多种考虑,对20年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开辟》的创刊号封面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虎啸图它是一本以人为本、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杂志,因此在日本当局严格的审查下共出版了72期,创下了被禁34次、停刊一次、罚款一次的辉煌纪录,最终于1926年停刊。
研究圈里也有相关的中文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了解那个时期韩国的社会文化环境。
这篇论文做的是扎实的语料分析1930年的《诗文学》具体内容等待了解的uu补充,这里一个相关的重要人物是郑芝溶,《诗文学》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与李箱同时代,也是也九人会的成员郑芝溶,1903年5月15日生于忠清北道沃川。在汉城徽文高等普通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1929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英文系,归国后在母校担任英语教师,光复后担任梨花女专教授、《京乡周报》编辑局长。1926年在《学潮》发表现代主义诗歌《法兰西咖啡馆》,引起诗坛轰动。1930年参与同仁杂志《诗文学》。1933年担任 《天主教青年》顾问,同年组织结成文学团体“九人会”。1946年出任朝鲜文学家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50年9月25日韩国军队收复汉城时,被人民军携至北朝鲜下落不明。
其早期作品注重感觉的意象,写下许多此类的现代主义诗歌,后期转向古典抒情诗。日帝强占时期虽以纯诗人著称,但在光复后参与朝鲜作家联盟,显示出他的政治意识。郑芝溶与李箱同为韩国战前派和现代主义诗人,其早期的战前派倾向接近于欧洲的达达主义,虽然很快弃用,但意象主义倾向始终贯穿他的全部创作。郑芝溶文学的思想基础是无欲的哲学,他的诗歌大部分都突出了感性的形象、由知性带来的感情的节制等特点。1930年前后,他的创作打开了现代诗的新局面,甚至被评价为韩国现代诗真正意义上的起点。郑芝溶继金素月之后开创了韩国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阶段,他潜心于意象派。在他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正在抛弃统治20世纪第一阶段韩国诗坛的拉斐尔前派色彩,代之以现代主义风格。主要诗集有:《郑芝溶诗集》 (1935)、《白鹿潭》 (1941)、《芝溶诗选》(1946)、《郑芝溶全集》 (1988)。
《乡愁》是郑芝溶的代表作。该诗的开头,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对天堂的渴望。这也是韩国人喜欢唱的一首歌曲的歌词。B站上有相关作品(BV1Q84y1c7qN):韩国第一男高音和韩国第一男中音合作演唱艺术歌曲《乡愁》《乡愁》朝着东方一望无垠的原野尽头涓涓溪水蜿蜒在古老故事的脉络里斑斑驳驳的黄牛在落日的金辉里慵懒哞叫的地方—这方热土又怎忍心梦中遗落?小泥炉的灰烬渐渐冷却夜风呼啸在空寂的旷野里如跃马疾驰睡意渐浓的年迈父亲正垫起稻草枕的地方,—这方热土又怎忍心梦中遗落?我那在泥士里长大的心灵因为眷恋蔚蓝的天色去寻找胡乱射出的箭镞被草丛的露水浸透的地方—这方热土怎忍心梦中遗落?如同传说之海上翩然起舞的夜的波涛乌黑鬓发飘逸的小妹和我那平凡而朴实的一年四季赤脚的妻子背负着酷热骄阳捡拾稻穗的地方- 这方热士怎忍心梦中遗落?夜空里点缀稀疏的冷星挪脚迈向未知的沙堡霜落乌啼掠过破旧的屋顶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低声细语的地方,—这方热土怎忍心梦中遗落?李光洙(이광수;1892年—1950年),是韩国近代小说家和诗人,独立运动家,后变节为亲日。1892年出生于平安北道全州,1899年在香里书堂学习中国古典。 1902年,他的父母因霍乱去世,成为孤儿,与两个姐妹在母亲家和宰堂淑家中长大。1905年,被一进会选为留学生,前往日本,1907年再赴日本,中学三年级转入明治学院。他在明治学园校友杂志《白金学报》第19期上发表了日文《是爱吗》,开启文学生涯。
1917年在《每日新报》上连载长篇小说《无情》,之后在《每日新报》上发表了《男孩的悲伤》、《尹光浩》、《流浪》等短篇小说。后又在《每日新报》上开始连载第二部小说《先锋》,受到年轻人的好评。后发表了《新生活论》、《儿童中心论》等文章,批判传统父权制度,主张自由婚姻生活,在当时社会引起争议。
1926年就任《东亚日报》总编辑。在《东亚日报》上连载了1924年的《重生》、1927年的《魔王》、1928年的《端宗爱情故事》、1930年的《革命者的妻子》、1931年的《李舜臣》、和1932年的《土壤》。
解放后,1947年1月,应道山安昌浩纪念会的要求开始写作,5月出版了《岛山安昌浩》,6月出版了《梦》。 1949年12月,他出版了《我的自白》,揭露了他在日治时期的行为。1950年7月朝鲜战争期间被朝鲜绑架,10月去世。
该书已有中文版,B站也有对李光洙和这本长篇小说的介绍:【五分钟文学】韩国最早的近代长篇小说《无情》(李光洙,1917)无情(中韩对照)6.6李光洙 / 2007 / 辽宁民族出版社
也是韩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三角恋的故事《无情》(무정)从文学史上看,它首先叙述了“基于爱情的婚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由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包办婚姻的前现代婚姻方式,并将其范围扩大到了“以爱为基础的婚姻”的实践。这是一部对现代生活乃至民族启蒙意义重大的作品。这也是韩国第一部处理‘三角关系’的言情小说。
时至今日,它已经取得了经典地位,并不断被研究和再版,甚至被翻译成日文和英文。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以至于当时的老一辈和年轻一代都因为主角亨植对亨成和英彩的矛盾态度而争论不休。
1962年被拍成电影,与当时大多数韩国电影一样,原片已丢失,但该片于2016 年在台湾被发现,并于 2017 年首次重印发行。
读了《如何穿越沙漠》的故事再看俊浩的课程设计,就能感觉到他真的想给学生带来身心的体验。再次是“李箱文学奖”获得者-徐永恩(먼그대): 1943年出生于江原道江陵市。从江陵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在建国大学学习英语。 1968年在首尔市水道局工作期问,短篇小说 《桥》入选《沙上溪》新人作文比赛,次年短篇小说 《我和“我》入选为《文学月刊》 招募新作品,踏入文坛。曾任韩国文学社记者,并担任《文学四象》主编。主要作品集有《如何穿越沙漠》 (1975)、《骨肉盛宴》(1977)、《苏拉亚苏拉亚》 (1980)、《金羽毛》(1984)、《她的女人》(2000))等,并以短篇小说 《遥远的爱》 获得第7届李箱子文学奖。徐英恩是一位多产作家,其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上。
《如何穿越沙漠》《如何穿越沙漠》(사막을 건너는 법) 1975年出版,是第一人称短篇小说,以主人公从越南战争归来开始,他在越南执行任务时遭到敌人袭击,战友当场丧命,自己也受了伤,因此获得了兵役勋章后退伍了。但对于主角来说,一切突然变得陌生而毫无意义,即使回到家,他也感觉“相反,我回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感觉“与一切事物、一切人隔绝,仿佛被一层面纱遮住了”。
然而一次生与死的巧合事件的经历却让主角有了存在感。他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个老人的儿子在越南战争中牺牲,留下了孙女以及一只狗。他说自己正在寻找儿子获得的勋章。于是,主角将自己收到的奖章藏在一滩水里,交给了老人,就像捡到了不小心丢失的奖章一样。但老人并没有说谢谢,而是用一张残酷扭曲的脸反驳道:“你真是个傻瓜!”然后就消失了。原来,老人所说的自己儿子的奖章掉进水坑里丢了、自己和孙女住在一起、养的狗是儿子的都是谎言。但这不仅仅是一个谎言,对于一个儿子死后不得不过着痛苦而没有希望的老人来说,即使是谎言,也是让他活下去的力量。
“即使不是这样,也要像这样生活”,这就是徐英恩所说的穿越沙漠的方法。 徐永恩早期小说所追求的问题即,如何克服日常自我必须必须面对的庸俗外表的幻灭,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生虚无感。
徐永恩在1983年获得“李箱文学奖”的作品是《遥远的爱》,已经有日文版。后于2015年搬上舞台。同样KBS有专门做广播介绍该作品(https://world.kbs.co.kr/service/contents_view.htm?lang=k&menu_cate=&id=&boa纪念山泉剧团成立30周年演出《遥远的爱》,由尹锡华导演、主演第十三集
攻击他人还有出处,真的是emm《B舍监与情书》(B사감과 러브레터)1925年2月在《朝鲜文坛》上发表的短篇小说。
故事情节:B女士是C女子学校的老师兼宿舍主任,她是一位独身者,也是耶稣的跟随者。她头发不多,不能把头发扎成发髻,而且满脸雀斑,看上去也不好看,四十岁左右,却是个还没出嫁的老处女。她说男人不可信任,爱情是神圣的都是魔鬼编造的鬼话。她最讨厌的就是宿舍里来的情书。因为是女子学校,所以有很多情书进来,她看到这些情书后气得手脚都在颤抖。正因如此,受到伤害的只有情书的主角——女学生。当一封情书到达时,女学生被带到主管办公室,审问他们是什么时候见面的,他们是谁,他们长什么样,并严厉地斥责男方,称他为魔鬼。然后,他甚至眼含泪水地祈祷,希望能把羔羊从魔鬼的诱惑中拯救出来。女学生就这样被折磨了近两个小时。
学生们越来越不满,集体请假,即使校长直接训斥舍监,也收效甚微。一个极度厌恶男人的舍监把守的宿舍里,每天晚上都会传来难以辨认的声音。凌晨1点左右会听到笑声、闲聊声或窃窃私语声。女学生们觉得奇怪。有一天,一名女学生半夜醒来上厕所,叫醒了另外两位女生陪同,她们又听到男人热烈求爱的声音,女人深情低语的声音。正值风华正茂的少女们好奇心十足,渐渐循着声音而去。出乎意料的是,声音的来源竟然是院长办公室。当女学生们打开宿舍门的时候,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床上堆满了撕破信封的信件,其中,B女士摘下眼镜,一人演了一出独角戏,扮演着一男一女的角色。她神情恍惚,根本不知道别人在看她,女学生们看到她都在心里说:“你为什么这样?你一定是疯了。”并为她感到难过。
这个故事似乎已经是韩国的经典IP了,除了出版了很多次,也有不少其他形式的演绎。作者是玄镇健(현진건;1900年—1943年),大韩帝国和朝鲜日治时期时期的韩国作家、记者和文化评论人。他于 1900 年出生于大邱,其父在大韩帝国末期曾担任大邱邮局局长。他的家庭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熟悉新科学。1921年,因发表《空虚的妻子》、《酒会》等载入韩国文学史册,他还展现了作为记者的天赋,但1936年因所谓“日本国旗被抹去事件”而入狱,他的新闻生涯结束,从此只致力于创作。韩国的短篇小说文学因玄镇健而丰富起来,他为韩国现代文学早期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奠定了基础,晚年主要致力于长篇小说的创作,但由于酗酒和日本人的压迫而导致他的健康受到损害。 1943年因结核去世,享年43岁。
他留下长篇小说、短篇小说20余部,翻译小说7部,散文、评论文章多篇。其作品倾向现实主义,带有浓郁的民族主义色彩,可分为三类:以知识分子为主角的自传体小说、关注下层阶级和民族现实的小说、长篇小说和历史小说。在自传体小说《空虚的妻子》、《酒会》(1921)和《腐败》(1922)中,一个纯真的年轻人在开始安定下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挫折经历。其次,他出版创作集《朝鲜的面貌》(1926)的时期,他的意识超越自传世界,转向殖民地的民族现实和苦难的殖民地人民的问题的时期。《幸运的一天》(운수 좋은 날)通过冷静的笔触描述了在日本殖民下困苦的朝鲜人民的日常生活,《火》(1925)描绘了一个性意识不成熟、辛苦劳作的农村妇女,以及一个失去土地、成为农民的农民工。 《流浪的劳动者》(1926)的精彩体现,被视为20年代短篇文学的巅峰之作。另外,长篇小说《赤道红路》(1933~1934)具有三角恋的爱情故事结构,《无影塔》(1938~1939)、《黑池尚志》(1939~1940,未完成)等作品中,通过过去的历史表现出对民族解放的强烈渴望。但由于20世纪30年代黑暗时代的压力,外部民粹主义加强,民族精神陷入内化和抽象化的倾向。此外,他还通过《理解朝鲜婚姻与现代精神》(《佳宾书》第65期,1926)等批评著作,提出了殖民时期朝鲜文学的走向。
他与金东仁、廉想涉一样,是现代文学初期开创短篇小说风格、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的作家,尤其是他用短篇小说技巧出色地风格化了殖民时代应对现实的问题。
B主任和情书 (2017)6.92017 / 韩国 / 剧情 爱情 / 尹贤基 / 赵祐镇 杨秉烈
虽然是经典IP,但以现在的性别目光看总感觉有些落后宋智孝曾出演过这个故事,另外还有话剧《B女士不读情书》(曾于2008年在第四届女性导演大赛中首演,以B警官的内心生活为中心,进行了重新诠释。以欢快有趣的方式讲述了被评价为表里不一的B警司为何每天晚上都不得不偷偷地读情书的故事。)Copyright © 2020-2024 www.nmgrq.com [青苹果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