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艺我是歌手第二季评分7.9分

我是歌手第二季

导演:洪涛 

主演:张宇,邓紫棋,周笔畅更多

年份:2014 类型:音乐  

地区:中国大陆 

状态:第20140411期集数:13

《我是歌手第二季》剧情介绍

湖南卫视从2014年1月3日起每周五晚上八点播出的歌唱竞演类节目,第二季参加的歌手分别有韩磊、韦唯、邓紫棋、张宇、周笔畅、罗琦、曹格、张杰、茜拉、品冠、动力火车、满文军。经过十一期节目,最终张宇、周笔畅、韩磊、邓紫棋、曹格、张杰、茜拉进入了最后的半决赛。到底在最后的歌王之战中,谁能夺魁?

《我是歌手第二季》是由洪涛执导,张宇,邓紫棋,周笔畅,韩磊,罗琦,韦等明星主演的音乐,综艺。《我是歌手第二季》别名:我是歌手第二季,IAmASingerSeason2,于2014-01-03在优酷视频首播,制片国家/地区为中国大陆,单集时长90分钟,总集数13集,语言对白普通话,最新状态第20140411期。该综艺评分7.9分,评分人数31276人。

《我是歌手第二季》演员表

  • 颜志琳

    职业: 演员

     

  • 韦唯

    职业: 演员,音乐

     

  • 邓紫棋

    职业: 歌手

     

  • 张杰

    职业: 歌手

     

  • 周笔畅

    职业: 歌手,演员,词曲人

     

  • 张宇

    职业: 歌手、主持人

     

  • 曹格

    职业: 歌手,作曲人,填词人

     

  • 韩磊

    职业: 歌手

     

  • 罗琦

    职业: 歌手

     

  • 品冠

    职业: 歌手

     

  • 尤秋兴

    职业: 歌手

     

  • 满文军

    职业: 演员

     

  • 茜拉

    职业: 演员,配音

     

《我是歌手第二季》评论

同类型综艺

《我是歌手第二季》影评

280有用

“情怀肥大症”的病理分析

《我是歌手》第二季第一场,韩磊夺冠,韦唯第二,曹格邓紫棋分居第五和第六。
于是网友又开战了。一方为曹邓叫屈,一方说韩磊就是好来就是好。
六零后的韩与九零后的邓,到底哪个更好?二者仅仅是风格之别无从比较,还是说风格归风格,艺术上的高下总是有的?
我认同后一种,即所有艺术都是相通的,都是可以比较的,莫说是同类艺术的不同风格之间。对风格不同的强调,多是出于对比较的刻意回避。
如果就事论事,按常理似乎很好判断,韩磊的年纪摆在那里,多活的二三十年可不是吃干饭的,其艺术造诣肯定高于出道没几年的小天后。
但艺术的复杂性在于,它的水平高低,和浸淫时间长短关系不大。只是此处的二三十年这个时间因子过于重大,而二人也都是口碑市场自然遴选出的,故可凭借常理作出如上判断。不过我觉得这种个体比较意义不大,更有意义的问题是:偏于抒发家国大情怀和偏于抒发个人小感情的歌曲,到底哪种艺术价值更高?
从评论和经验看,那些投票给韩磊的中老年人是倾向于认为前者更高的,偏执者甚至认为,那些越来越多地吸纳了西式唱法的流行歌曲非但是听不懂不好听,简直是垃圾、什么玩意儿!他们的歌曲欣赏趣味大致可概括为:红色歌曲 民族唱法。
这也难怪。多数人的审美水平过了青春期就定型了,除非之后又经历过着意训练。目前中老年人的趣味,就是他青年时的趣味。他们的审美底色是革命,尽管比起他们的上辈已经退色许多。他们迷恋的曲调多是激昂的豪迈的。他们也曾被邓丽君罗大佑们软化,但不过是表层,其审美内核并未改变。他们会在歌颂民族、国家和某集团这些宏大主题的歌曲中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原因很简单。所有人都会因沉睡的青春情结被偶然触醒而激动万分。不同的是,他们的青春文本几乎全是宏大符号写就。
青春是美好的,人人都为青春动情。但艺术上,切莫以为最能打动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否则就沦为无知与狭隘。
上几代人,一般敢于承认自己文化水平低,但极少承认审美水平也低。他们不但继承了粗鄙的革命审美观,连这审美观所特有的粗暴习气也一同沿袭下来。他们不是因为年老而保守,而是他们从年轻时就和他所处的国度和时代一样保守。在意识形态主导的时代文化的熏染和教化下,他们的口味变得低下而单一。他们在审美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只认同那些藐视个体强化族群意识的东西。他们极度缺乏反思意识,手握权力的,擅长出台各种封杀令禁止他们自己不理解不喜欢的文化传播。没有权力的,热衷于写各种观众来信读者来信,呼吁封这禁那,理由是他的孙子痴迷其中,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这些年,他们中有人自感意识形态讨人嫌,为了淡化,就把改革开放以前的歌曲统称为“民族的”,并口口声声“还是民族的好”,再加一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似乎一下子就攀上了审美的制高点。
要说民族的,那多了去了,何止歌曲。革命宣传所借用的艺术形式远不止歌曲,比如小说、宣传画、雕塑、电影。为何只有歌曲以红歌的招牌传下来了,与其同期的其他文艺样式大都和历史一同消隐了呢?这一方面是因为歌曲易于被大众仿习的特质,如同传统在戏曲中流传一样,革命文化在红歌中流传。另外也正说明,这些人的文化底子之薄。他们对不易于学习模仿的艺术主动避之,只能在有口即可的歌曲一项显示他们的审美格调。革命现实主义在其他地方都死了,只有在歌曲中还红光满面地活着(其实还有一种“借诗还魂”式,江湖人称“老干部体”。代表作:纵做鬼也幸福,前人大校长纪宝成诗集)。
绝非说家国情怀是艺术的禁区。好莱坞电影没少宣扬爱国,但那艺术技法,显然不是上甘岭董存瑞可及的。痴迷于为老电影树碑立传的崔永元肯定不认同这点,他将对同代人所特有的由家国情怀填充的青春的感怀与艺术判断混为一谈。殊不知,把情怀等同于艺术甚至视为高级艺术的观念是种病,得治。
不可否认红歌有其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意识形态宣传和艺术也并非水火不容。但好的艺术肯定是个体性的,是在“心里没有别人唯独只有他自己”的自我审视状态下创作出的。细细品味,那些流传至今的红歌,其对家国情怀的抒发无一不是巧妙潜藏勾连于个体情感。以家映射国,以爱情、友情浸润革命,将原本宏大空洞的主题紧密贴合在个体的真情实感之上。所以,红歌的流行,不是意识形态的胜利,不是大情怀的胜利,恰恰相反,是艺术的胜利,是小情感的胜利。
这种艺术上的大小关系,移到文学上来看,也许更能说明问题。比如,诗经里的风雅颂,谁的艺术价值最高,当然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风。
那流传越广是不是艺术水准越高呢?据说大学生阅读率最高的小说是《平凡的世界》,几次调查都是它,而且是谁读谁说好。问题就在这里。这可是一部被专业人士认定为文学价值极低的作品,路遥本人更被认为资质平平,对文学的认识极浅。故他的作品广受欢迎,非但不能证明其艺术价值高,反倒说明正是其平庸的水准才正对广泛平庸的口味。可以想见,无数的路遥的读者成为父母之后,会把《平凡的世界》和《红楼梦》一起推荐给子女。
而《红楼梦》艺术价值之高世所公认,是否又可以推翻大众审美水平低下的论断?不能。公认,只代表知晓率高,和阅读率无关。以阅读率衡量,《红楼梦》是十足的小众作品。
文学远非文字,而是文字的艺术。许许多多一无所长的人在交友时通常自称爱好文学。说得损点,丫的文学底座是语文 读者知音故事会吧,读过厚厚的平凡的世界那都是好的。犹记得高三那年的最后一堂语文课,语文老师对我们这群理科生说:你们在座的这辈子的文学水平就在今天到顶了。当时听了还不相信不服气,现在看,这论断太TM牛逼了!
所以我猜,那些因唱的一贯是主旋律就被称为歌唱家而非歌手的人,充其量也就是音乐界的路遥。那些在红歌中陶醉的人,他们的鉴赏力永远地停在了他们的高三。
艺术风格有高下。只是如《我是歌手》那样让唱法和风格迥异的歌唱者同台竞技是不合适的。因为评判他们高下的观众们并无相当的艺术鉴赏力,他们都是单凭自己的趣味投票,那结果只能是,迎合大众口味的艺术才是好艺术。而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大众的事。

这篇影评有剧透

Sitemap蒙ICP备12002194号

Copyright © 2020-2025 www.nmgrq.com [青苹果影院]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统计代码